关键词:建筑,竞赛
KEY WORDS:ARCHITECTURE,COMPETITION
Project | 项目:连接与连续-白塔寺街区胡同改造
Location | 地点:北京
Building Area | 建筑面积 : 106 ㎡
BACKGROUND - 城市中没落的小院儿
小院儿的前世今生: 与规整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不同,北京旧城区中有着大量如细胞般的小院落。“院儿”,是北京旧城肌理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长久以来,“院儿”包含了北京人工作、娱乐、休闲、居住的所有可能,它们占据的空间有限,甚至极为狭小。在其中生活,既艰苦又乐在其中。它们既是北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中国城市旧城区的缩影。然而随着中国近30年的高速城市化和现代化,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小院儿因狭小和用法单一,面临着消亡和没落的危险。
白塔寺: 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7hm2。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历经明清延续至今。区内汇集古都文化、市井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堪称西城区的“文脉”。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存在大量危旧平房,缺乏市政设施,面临现代化的挑战。
白塔寺再生计划: 白塔寺区域地处北京民宅聚集的老街区,也是这个古都仅存的最后几个低矮建筑群居民区之一,目前正在探索和开辟一条新的旧城复兴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来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区已经不再适用。相反,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运用。白塔寺再生计划试图通过对传统院落空间的修缮,重新让“小院儿”再现空间功能复合多样的可能性,激活旧城空间的活力。在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在小院儿中叠加富于活力的设计、文创相关功能,让小院儿能够如健康的细胞般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生长。
白塔寺部分地块现状: 以青塔片区和宫门口四条的部分街区为例,小院儿基本向内开放,且非常的狭小,不同于印象中敞亮的四合院。也正因为它们的狭小,它们随处可见,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封闭而狭小的小院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活力,甚至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在小院儿逐渐没落功能趋于单一的同时,人们对于公共交流空间的需求却在日复增长。吃饭,闲聊,喝茶,看展,人们的生活愈加丰富,而古老的胡同和院落文化却显愈加力不从心。
STRATEGY - 连接与连续
白塔寺街区胡同较好的保留了原有胡同、合院的格局,而封闭式的独门独院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对居住区的诉求。公共活动空间仅仅是由建筑和院墙围合而成的狭小而又封闭的小院。连贯性延伸院落,对于白塔寺院落区域改造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缺少的就是可供大家自然而然相互交流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开放场所。因此我们着力于采用开放的庭院,可连续攀登、停留的建筑屋顶,来扩展小院公共交往空间的尺度。不同于有棱有角的传统四合院,庭院从街道开始,并且由流线形的踏步将交往空间连贯地从地面引向屋顶露台。街、院、梯、台 – 这些城市和建筑元素重新组合在一起,成为“延伸院落系统”定义的一部分。
延伸院落系统: 开放的下沉庭院将人们从街道卷入小院,人们拾级而上,会发现地面上的庭院与建筑屋顶组成新的一系列螺旋伸展的院落。
一层平面: 院子与街道直接连接,如同漩涡一般,将往来的人们吸引到一个下沉的小院,并以此为起点,展开一系列连贯的室内外交互空间体验。
夹层平面: 从下沉庭院出发,将展开一系列丰富的交流、展览、书籍、茶食空间。建筑内部功能以展览,兴趣课堂,咖啡简餐为主,一侧向胡同开放,不仅极大的提升了社区的文化艺术气质,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和自我提升的契机;另一侧则与庭院流通,有效的激活了室内外的空间活力。建筑空间内外衔接,相互贯通。
流线与功能组织:
连续功能系统:从面向胡同的小门出发,建筑的功能流线简单而连贯地一分为二,往右是课堂教学和后勤部分,往上则是展览区域和休闲的茶室、露台。
连续院落系统:从街道步入下沉庭院,再经由高低的建筑屋顶,庭院以螺旋形分布在从低到高的流线上。整条流线处处有停留的庭院节点。
建筑主体功能:占据沿街面,将兴趣课堂,展览,茶室,休闲露台流线型串连,面向胡同开放,自然而然的引导周边居民参与文化艺术活动。
庭院空间功能:以开放的姿态与胡同直接贯通。从地面逐渐抬高的建筑屋顶,最大限度的扩展了居民的可活动空间。庭院西侧的咖啡休闲区,使内外空间在功能上得以延续。
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小院密集而封闭,随着空间形式和功能的单一化,小院需要通过更新来适应日渐增加的使用需求。
方案里,我们重新定义了建筑内外的空间,从街道进入庭院,并以此为起点,向上展开一系列的休闲庭院,向内引入丰富的交流、展览、书籍、茶食空间,院子虽小却五脏俱全。这些连续而共生的公共交互空间将激活小院现有的功能,促使小院有机地成长。仅仅100㎡的占地因为庭院和室内空间的重新规划,产生了200㎡的使用体验。当院落从地上沿阶而上,延伸到建筑屋顶,这一系列的小院子就似乎有了一种生长的迹象。它们不仅提供了供周围居民自然而然交流,玩耍,休闲的场所,并且与建筑的室内空间有一种连贯而和谐的呼应。这是一种让小院子自然生长、扩大的策略。当一个小院子以两倍的面积加以使用时,它就提供了双倍的公共休闲空间,它似乎就如细胞般以一种翻倍的生长方式扩大、生长。
融入在北京城市肌理中的小院子,正是如细胞般的密集和有趣,我们希望它们也能像正常健康的细胞一样有机而持续地生长,而非老去的细胞般独自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