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建筑
 
THE 'OTHER' WORLD : Architecture — Hand shadow Orphanage
【“另” 世界】• 从“蜂群的礼物”到手影孤儿院
THE 'OTHER' WORLD : Architecture — Hand shadow Orphanage丨2015丨
【“另” 世界】• 从“蜂群的礼物”到手影孤儿院

KEYWODRS:四维

关键词:Four-dimensional



Human will is an extraordinary phenomenon.
人类的意愿是一种非凡的现象。




【THE  'OTHER'  WORLD】 / THESIS
【“另”世界】 与 论题


Through recognition of architecture as a liberal discipline, The ‘Other’ World , a new thesis studio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s, exposes students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 which challenges increasingly complex interpretations in architecture and rigorous systematic approaches ; it encourages contemporary discourse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另”世界」是中国美院壹零级建筑毕业设计及一次针对建筑学及其教学目的的探讨的新教学尝试课题,旨在对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进行系统性训练。建筑实体不再作为课程产物或目的出现,“建筑思考”成为课程主体。本次教学实验是对文学-建筑互鉴性思考的延续,并对复杂转译和建筑再现主题的系统性实践;同时也是对建筑学本身边界拓展性解读和国内建筑学教育现状思考:建筑教育的核心应在于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的系统训练,以及建筑的再现与表达的多方面挑战;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达到某种特定的可能,更不该是培养问题排除员去迎合社会职业空缺,建筑学有义务引导激发设计可能性的创生,去突破个人感知同社会关系平衡的再造。建筑师首先应是思想家,才能创造生产力。

课程针对“建筑思考”设定三个非线性层次:由关键词去激发“另世界”故事;对“另空间”定义与思考;“建筑在现”可能性的挑战。学生被引导在系统中精确地表达个人主观想法,在“本我”世界中思考和循环创作建筑。在教学手法上课程设置四种媒介:小说(
Fiction)、绘画(Idea-gram)、装置(Installation)、建筑(Architecture),从一维的虚构创作、到具有氛围渲染和感知塑造的二维绘画、带有提炼性概念表达的三维装置、和负有时间和事件因素的四维建筑共同构成“建筑思考”的载体。建筑(Architecture)作为平行穿插于小说、绘画、装置三种媒介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媒介,是对“另世界”最直观精确的表达,不同维度、不同时序和不同体系下的设计在此统一为最终表现。在多种媒介交互中不断解读并获得新的刺激和理解,最终在空间营造中付诸实现,以建筑再现“另世界”。建筑本身对时空有着明确的界限,这其中事件(Events)的交互性构成建筑的关系体。运动事件被置入不同形式的秩序中,其中包括常规空间、非常规空间、作业空间、之间的空间、突发性空间、“流通”空间、“展示”空间、不存在的空间”等。「‘另’世界」关于空间的诉求是否被某一秩序组织并被精确表达,是整个“建筑思考”过程中的最终期待。


KEY WORDS 关键词 —— 构想发生器

- The Magician 魔术师
- The Narrow 狭窄
- The Correspond / 契合
- The Squid / 章鱼
- The Disposition / 错位
- The Amber / 琥珀
- The Sight / 视界
- The Stem Cell / 干细胞
- The Molecular Cuisine / 分子料理
- The Four Images / 四象
- The Chemist / 化学家
- The Jelly Fish / 水母
- The Atom / 原子
- The Clone / 克隆
- The Flounder / 比目鱼
- The Media / 媒介
- The Chaos / 混沌
- The Artist / 画家
- The Owl / 猫头鹰
- The Heated / 被加热的
- The Brain / 大脑
- The Nine Sons of Dragon / 龙之九子
  
........

"The role of the illusion is derived from the clarity of the anomaly, not the mystery or the fog, and in the fundamental, there is nothing more amazing than accuracy."

“幻觉的作用源自异常的清晰,而非神秘或迷雾,从根本上说,没有什么比精确更让人惊异了。”

—— Robbe · Grillet / 罗伯·格里耶


【'Handshadow' — Hand shadow Orhpanage】/ Hangxu Wang
【从“手影”到手影孤儿院】/ 王杭旭





There happen to be tremendous exchange barrier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with the whole. Facing such barrier, an individual appears to be very small and weak.
个体与整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充满交流障碍。在障碍中,个体十分渺小与微弱。


关键词:手影 孤儿 影像

作品简述:
基于一维小说到二维绘画到三维装置再到四维建筑的演变,从关系上反思孤儿院的孩子缺少关爱,爱可以来自社会上的家庭,但也可以来自于孩子自身。从而以孤儿院中单个孩子视角出发,将建筑做成孩子们游乐与交流的场所。通过透镜成像系统将孩子微弱的语言转换成可放大的影像交流方式、游戏方式,从而建立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趣味性交流,让孩子们融入群体进行自我思考并系统性地梳理以影像为先导的建筑设计思考方式。




开始的时候:



小说《蜂群的礼物》描述了主人公莱卡极度向往未来的机械社会。在一次世界巨变后,机械世界完全不受人类控制变成一个变异世界。莱卡遭遇变故后与机械世界相连成为半机械人。此次意外令莱卡不幸感染机械社会病毒,卷入与机械智能时代争夺身体控制权的斗争并从中追寻自我意义,从而引出关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随着主人公自身命运的变化,机械社会与人类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The event of individuals turning into "the whole", is a struggling process of the individuals being assimilated in a closed environment.
个体“被整体”的过程,是个体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被同化和抗争的过程。

在这之后:

我对小说《群蜂的礼物》重新定义和解释,将小说中漂浮均质的城市用抽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小说中存在这样一个漂浮的城市,“他”是均质的,依据一定的规则在自我运转。建筑不再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某个场地上,而是随着整个城市进行迁移。城市根据规则进行自我运转,红线
代表突变的秩序(对应小说中机械世界的病毒),同时暗示主人公是秩序的一部分,融入整个城市系统。在机械化的城市中会出现一个趋于同化的现象,就如同图中抽象的方块一般,不断复制。红线所指的秩序则是与这种趋同的抗争,不断穿插、冲击死寂的城市成为巨变的诱因。真正的丰富与变化需要一个不断丰富的诱因和规则。


     
(《机械城市》系列 594×841mm,色粉笔、水粉)





The aggregation of Hand-shadow and Lens-imaging system, allowing the seemingly limited sign language to be transferred into a large interactive media, and becoming a strong communication tool.
手影与透镜两个系统,将微弱的手语转换成可放大的光影互动媒介,从而形成强有力的语言。

转译成建筑:

我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孤儿院的关注,孤儿和孤儿院是一种抽象关系的载体。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社会同化他们、他们互相同化的过程。作为“人”的起点,在他们身上有着最简单、最原始的人性和动物性。孤儿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矛盾最突出,个体与整体都无比强烈的封闭小社会。

教师们要面对的将是人性最本源的问题:最善良亦或最邪恶融合在一个如白纸一般的个体上,同情、好奇、嫉妒、贪婪等人性最直接的情感扑面而来。我渴望在孤儿院中置入打破现有秩序的要素,由此激发孩子们最本源的人性:对自我之外的世界思考、团体的归属感。于是,出现了「手影孤儿院」,通过手语和透镜成像两个系统,将微弱的手语转换成可放大的光影互动媒介,手语通过影像控制放大并投射到特定位置形成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





孤儿-个体
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被社会和孩子间相互同化的过程。作为“人”的起点,在他们身上有最简单、最原始的人性与动物性。个体与整体永远是生物间不可避免的话题。

孤儿院-整体
孤儿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是一个被认为划分出来的整体。每个孩子因为个人的经历和身体的情况显现出独特的个体特征与差异,如身体的残障、自闭心理等,这都是需要我们去真真思考与关心的问题。在中国众多的福利院(孤儿院)中,大部分的孩子是生活能够自理的学童(小学到初中阶段),这些孩子中有听障、轻度智障、视力障碍(法定盲人)、较轻的肢体残障,极少数属于严重障碍、脑瘫的范畴。

关系的建立
差异造成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孩子与整体群体之间交流的严重障碍。于是,出现两个层级之间的交流障碍: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在这样的交流障碍大环境中,单个孩子显得十分渺小与微弱。

手语-媒介
在孤儿院中,所有的孩子经过训练都会手语,这成为孩子们的另一种交流方式。然而手语相对于整个群体仍是一种十分微弱的语言,它只能在小范围的空间内提供信息交流的功能。因此设计者希望能在他们中间建立起新的、强有力的、跨越团体层级的一种交流模式。








A weak gesture is transferred into a strong shadow language — such media exchange also indicate the means of the ontology.
微弱的手势转化成强有力的光影语言,并在作为交流媒介的同时,包含了脱离本体的意义。

如何去实践:

影像成为孤儿院建筑设计的先导要素,本身包含了事件与空间的多重含义。在系统性的控制下与建筑意图相互叠加,继而产生空间与事件的聚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凸透镜系统结合。装置「自我构建将倒挂的迷你舞者投影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影舞者像,强调渺小个体的意义同时也是对透镜成像系统研究的初步应用。在此基础上,调整光线角度使单个舞者通过镜面反射之后汇聚于一点,呈现出多样的影像(大小、位置、清晰度的变化)。


(装置 《自我构建》)


通过对透镜成像原理分析以装置进行实践得出投影成像参数变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及清晰度与镜片本身的焦距、孩子与透镜的距离和最终成像的距离和大小直接相关。
影响成像大小及位置的三个变量:F=透镜焦距、 U=物距、 V=像距即1/F=1/U+1/V。

Ⅰ根据物距必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规则,在设定事件与投影系统联系时,镜片焦距等于孩子们可以活动并最终成像的范围即物距。
Ⅱ最终投影距离上限会随镜片焦距快速增长,甚至到达50米以上
Ⅲ在成像范围内有两个主要成像阶段:靠近镜片的一段,最初十几厘米属于快速波动成像范围,成像范围的变化从50米到快速衰减到10米左右;之后的物距范围内呈现稳定的像距并且范围与镜片焦距成正比。





基于以上特点,在稳定范围的种类中选取适合不同活动的范围,即镜片的焦距。将实验得出的尺寸数据和原理作为设计转译空间的参数与法则将孩子们发生活动的范围相互联系同时研究孩子们交流的具体内容,既说什么,为什么说。



再者,通过控制这些变量奠定意图与事件的基础,对不同活动进行分析将空间与事件联系在一起,确定了投影系统类型:基本投影空间类型、活动空间类型、廊道空间类型和干扰空间类型。
在这个原理下,强调令人陌生的孤儿院在我们的有色眼镜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同时联系设计主旨:通过设计将孤儿院做成孩子们玩乐与交流的小世界,快乐与关爱来自于孩子们自身。









Fiction is again applied as a means to descript the events in orphanage,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etting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 in projection.
再次以小说的方式呈现手影孤儿院中的事件,为下一步具体设定投影时间关系提供基础。

这样美好而温情的建筑出现了:

场景:《MIA 的一天
MIA 睁开眼睛,睡眼惺忪,墙上跃动着伙伴们的影子,一天旅程即将开始。突然间影子被一个巨大的身影赶走,看着那些四散惊逃的影子,MIA 咯咯地笑起来。管理员又开始抓那些调皮的孩子。
到教室坐下,MIA 发现老师今天没有用投影再跟他们讲故事,通常,老师会在镜片后的小空间里用手影给孩子们表演手影与教手语,这让她有些失望。一个巨大的熊的影子闪过,MIA 吓的不轻,调皮的孩子又开始捣蛋了,而那些胆子大的男孩子开始尖叫着追逐大熊,但是大熊慢慢变成了小鸟飞走了,消失在夹道间。孩子们嬉笑着坐下,老师也只能无奈的继续上课。




(小说,插画小册子)



设计以孤儿院中单个孩子视角出发,通过透镜成像系统把孩子柔弱的语言变成可放大的影像,从而建立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趣味性的交流模式。设计以影像为先导,并以剖面操作手法设计建筑不同于传统从平面出发的设计,组织投影之间的关系:比如廊道上的孩子与教室里的孩子互动。基于剖面体系单元型引导结构类型和空间设计,继而在平面关系中出现圆形空间和尖拱式结构单元。通过推演空间类型,让投影的汇聚和穿越形成空间的集聚
并且被屏幕即墙体围合(投影位置即墙体位置)。整个建筑可以被想象成无数影像游戏的空间,孩子们穿梭于其间获取新的交流与玩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像可脱离本体产生自身的意义,成为孩子们的玩伴而非简单的物质。






模型照片







(建筑图纸:剖面、平面




【SCENE】
【现  场】

手影孤儿院的创作是在小说、绘画、装置和建筑四个环节中严谨地推进设计的,并且通过不同的媒介促进设计方法论和方案的发展。选题为手影孤儿院,立意新颖独到,充满了建筑师的人文关怀,设计在建筑学本质之一的事件与空间和投影技术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点,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空间掌控力和系统性研究的能力。




(评图现场:王杭旭与山山)





CHINA ACADEMY OF ART / ARCHITECTURE THESIS
 

美术学院 / 建筑系 / 毕业设计及理论研究 
SHANSHAN QI / 戚山山




<  BACK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