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建筑
 
THE BAMBOO PATH | Media:Contaction Of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
《竹径》- 媒介: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THE BAMBOO PATH | Media:Contaction Of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丨2017丨
《竹径》- 媒介: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KEYWODRS:书法与建筑

关键词: Calligraphy And Architecture



《王冬龄:竹径》


Wang Dongling: The Bamboo Path


[美] 巫鸿  主编


第一部分:论述——学术研究



竹径


戚山山  | SHANSHAN QI

 

 

开篇 | INTRO

 

201611月,有幸参与北京故宫太庙王冬龄道象个展,之后继续探究书法与建筑的多层关系,现代书法所投射的多维度空间逻辑,特别是作品的形式呈现和作品的语义开显之间到底有多大弹性。得闻今年2017年8月王老师将于OCAT深圳再次举办个展,翘首以待的同时也希望有机会献绵薄之力,有幸受王老师再次邀请同往安吉竹林商讨展览事宜。

 

竹身书字,捏油代墨 是王冬龄老师此次尝试突破的一种当代书法艺术展呈形式王冬龄老师的乱书创作本身就是 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贯潇洒得可以。而将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载体(例如乱书、毛竹、透明亚克力、工业厂房、路径等)并置,矛盾随之激发,诸多既有的概念或刻板印象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定义。传统书法与竹子的结合呈现,自古有之,竹简就是最好的例证。某种程度上相比,乱书于原竹,更倾向于一种璞真的原始状态。

 

 

 

竹子 | BAMBOO

 

卧虎藏龙 长于博弈,在于一切力产生于己身和外物之间。

 

安吉毛竹或单打独斗或三两一合, 布于山林之中,是否恰好接住乱书的招式?

 

展览布置在都市中的工业厂房内,山野竹林的原始状态就不能被复制。展览空间需要被某种程度的介入。那如何介入?

 

无论乱书招式所连成的路径,还是展览空间所需的路径,姑且称这些线型关系 ,那 “径(关系)的定义又如何?

 

竹径的产生应基于乱书本身的艺术特性,及基于竹林本身产生的肌理状态,并非刻意附加的展览性游园体验。

 

竹径的理解不是造景,不是定格,更不是园的移植。犹如现代舞蹈早已打破古典芭蕾的观赏定义,不再格式化阐述故事本身。一切创造都是即时发挥,己身表达。厂房本身也成为乱书这场现代舞蹈的黑盒子剧院”(Black Box Theater)。

 

 

 

方案 | SCHEME

 

I.叙事竹径 | NARRATIVE PATH

 

自安吉归杭后,多方商议展呈方案最初的构想:用电影脚本的手法刻画叙事性场景序列

 

自展厅入口构想人的步法将人在空间游历抽象明确,入口前行转弯01转弯02前行观景转弯03出口,这其中有行走,有停留,有回望,有凝视。


 

(图1-方案一平面图)

 

竹子错列出几何路径,人在行走时平行观展。路径尽端载入装置墙,呈现王冬龄老师百幅方形水墨画小稿。装置墙顶天立地,正方作品以镜面玻璃分割、框悬,产生多方位立体反射,无限蔓延的视觉冲击。


(图2 - 方案一轴侧图)

 

除此之外,着眼人的行为和速度。在竹径中行走,观书的角度不断切换闪变,错列竹身上三维呈现的乱书重叠交映,产生奇妙高速的穿梭感这也是将竹径抽象为几何形式影响之一,乱书带来的视觉冲击得到最大化强调。


(图3 - 方案一效果图)

 

 

 

II留白 | WHITEOUT

 

初稿商讨后,察觉第一稿方案对人的行为有引导,却也附带隐形的限制行为的发生可能只在明确的路径中,却缺失了 “场” 的存在

 

自然界的竹径是非线性,是交织的   场域,正如王冬龄老师的 “乱书 亦是打破简单规则的线形关系,重新定义 “边界”

 

如何在展览现场定义 “边界”,确保 “场” 的存在?可否引入并置性载体?

 

例如亚克力板,其透明材料特性和视觉穿透力,可以使多组作品在视觉上不被孤立分割,反被重叠展现,更契合乱书富有张力的艺术特性。空间同时也得以延伸,竹径的定义被广域化


(图4 - 方案二平面图)


 

(图5 - 方案二轴侧图)


(图6 - 方案二效果图)

  

III | MATRIX

 

如果简单说 “竹径”,竹是点,径是线;那对于 “竹阵” 而言,竹是像素,阵是完形。

(图7 - 方案三平面图)

 

设计过程中穿插了几轮关于 “竹阵” 的设想。尝试探讨 “多重可能性局本身的变化和矩阵之间的关系,虚实、形体、罅隙均可引向无数观与被观的联动结果

(图8 - 方案三轴侧图)

 

而这些矩阵之间的大面积留白即是竹径,竹径 -负空间 的定义被放大。

(图9 - 方案三效果图)

   

IV.抽象竹径 | ABSTRACT PATH

 

 

“径” 作为关系的发生器,无需附加各种定义。作为乱书的呈现空间,“径” 必须抽象到极致。

 

结合场地出入口的位置,连接两点正好可以带有张力地斜切展览场地本身但视觉的过程和终点必需呈现竹书作品本身,所以在路径中间会有一次微妙的错位正反向观展途径中都不会视觉空白。人体行走过程中也随之获得一次转折换步和视觉切换的契机

(图10 - 方案四平面图)


(图11 - 方案四轴侧图)

(图12 - 方案四效果图)

 

如论如何,这是一个当代书法展展呈方案理想状态。



原文刊载于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冬龄:竹径》主编 巫鸿 第 P30-P39



<  BACK  |  返回